連假間蘭的老板第二回來Fine Dining 文後留言
我欣賞這年輕人的氣度
隔天就往安和路去
不巧週一店休
想到他在民生東另一家店
L先生義法餐廳
學乖了先上網看他官網
有開
按電話過去
一個咩咩接
很客氣
有禮貌
沒有坊間一些名店咄咄逼人的口吻
更沒有那句只保留几分鐘那很討厭不舒服的話
還告訴我餐廳對面就是停車場
連假中交通順暢
從蘭開過去敦北右轉民生東兩個路口就到不用10分鐘
老公寓的一樓
很有感覺很有氣質
氣質不須花大錢
擺字畫弄巧成拙會變成暴發戶
進去
應就是這位咩咩接待
看著menu
制式套餐
1600
2000
咩咩解說著
那就2000
主食及甜點要選
看著主菜那道牛肉是最沒味道的小牛肉在猶豫
且近來吃了不少豬排
我請咩咩幫我決定
她說戰斧豬排及舒芙蕾
外場主管幫我搭配了白紅酒
先上了麵包
挺有水準也有溫度
(不會像紐約最有權カ的人是誰 那桌客人降低台灣餐飲水平要被轟出去)
吃完外場主管又幫我送上一份
先上一杯很漂亮不算在前菜的開胃小品
冷番茄泥湯上一點小黃瓜泥及一片番茄片
這杯目的在開胃
酸的番茄泥很稱職的扮演
那一撮小黃瓜泥大概是配色吧
第一道
鮭魚
低溫油封的鮭魚
上點綴一些鹹酸豆
酸奶加上一些有茴香味的時蘿
及甜菜慕絲
鮭魚酸豆有點要表現燻鮭魚的吃法
少了點 MUME的煙燻味
不過酸奶及甜菜酸甜的衝突感
和鮭魚一起入口
很好
第二道
角蝦蟹肉丸
很漂亮的一道
旁邊四種口感的蔬菜有用心
和加上時蘿的炸蟹肉丸很搭
一圈圈的巴西里青醬應是配合角蝦
可惜角蝦不鮮
第三道
鴨肝栗子湯
煎鴨肝底下襯著裹炒過紮實有口感的栗子丁
及白白一絲絲的栗子絲
再淋上加些紅蔥頭提味的栗子奶油濃湯
濃郁
鴨肝的鹹味及軟綿
栗子丁的甜及紮實
又是道口感層次分明
第四道
鮸魚
茄子節瓜及火腿一層層的疊
如果能現烤上盤那會真迷人
menu上固定的魚不能太挑剔
但和著旁那番茄漬橄欖大蒜塔塔一起吃
重味好吃
和外場主管開玩笑說那洋蔥圈最合我胃
在等主菜豬排時
和外場主管聊
店中最被稱道是那一道前菜
竟是在另一套1600的套餐中
法國黃酒奶油麵疙瘩
竟是麵疙瘩
我好奇了
要了半份
煮後下鍋微煎很鬆軟的麵疙瘩
麵粉比例很低很義式口感
吃一口那酒酸味
有回應酬在候布雄那竹竿主廚曾教我分辦
法國葡萄釀的黃酒
和本地米釀的黃酒紹興的差別
我笑笑和外場主管說不是葡萄黃酒是台灣黃酒紹興
不錯
他沒像Kin硬強辯是法國黃酒
這道加本地紹興也OK好吃
但適合放在最後的主菜
因那米釀的酸味會留在口中較久會有點影響下一道
第五道是主菜
戰斧豬排
剛在貼相片時看menu相片時發現醬汁有不同
menu上是酸黃瓜巴西里醬
我這盤是酸豆及肉汁做的醬汁
我猜應是上面角蝦已用了巴西里
我又沒吃小牛肉
主廚替換的
醃過好几天的戰斧
煎烤前刷上芥未子及糖蜜
那糖蜜刷的好
好比如港式叉燒
火候掌握的很好
看外緣及近骨的差異就知
尤其香料醃過的豬排外層那糖蜜
再搭上那鹹鹹的漬酸豆肉汁
挺衝突又合拍
香且重味
要了一些餐紙
把那根骨啃的乾乾淨淨
我近來吃過最美味的一道豬排且視覺挺值得
上甜點前
先上一道甜品
三種不同口感味道的起司
上面加上一塊蜂巢
中間那酸酸冰涼的起司
讓我想起前几年在東區流行過韓國來的蜂巢冰淇淋
下面又鋪上一層炒過糖漿的堅果
要加100的舒芙蕾上桌
有膨
花生口味
配上台味元荽冰沙
及一片杏仁片
外場主管說這是夜市加上元荽花生冰淇淋春捲的靈感
夠甜
尤其那片杏仁片
最後來一杯加上我最愛肉桂粉的卡布
可惜的是隨咖啡來的巧克力
不夠甜不夠重
完成不了最後的完美ending
感覺近年那些高餐畢一窩蜂在摩仿搞北歐擺盤舒肥料理
L先生吃完我對主廚致意
到任才三四個月
近來少見傳統手法
且味重濃郁
雖不若候布雄那KO級的味道
但味重且有變化拳拳到肉
近年吃到最接近候布雄的餐廳
只是食材須留意些
大膽放手去調味走傳統路子
不是那些只有裝潢擺盤花拳繡腿平平淡淡食不知味的F4
直覺不善言詞交際的主廚
我想要交際交陪的50大他恐沒希望
大眾市場不是人人玩得起
這種要有台灣之光的舌燦蓮花
加上多年來台灣的自卑
台灣之光的路不是人人可玩
第二名第三名
這種雷同的路
還有多少空間
分眾市埸
走自己的路吧
但
比起那回的蘭
無論食物及外場這回強多了
輸
大概只在那投入的錢及那些貴三三的字
這晚差一桌全滿
L先生只是可惜單一套餐
無法每一訪有不同的菜吃
這回吃完直到回山上都很滿足
不用和上回蘭或RAW很空虛
還須走去臨江夜市吃東西
安和路 Orchid Restaurant 蘭 西式料理餐廳(新開幕)~~是失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