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尾有朋友在格中提到中原街有義大利人要開餐廳
今年農曆年後有人在格中點出店名Anima在中原街
google一下老廖對面
看到一篇常來我格的訪客
網路美食雜誌的編輯
全篇左閃右躲就是不願寫上邀約
感覺就是台灣之光RAW引發台灣風潮視覺系的tasting menu
打了几次電話都沒位子
上星期日在Cantina(還未貼)
竟連Andrea也問我那一家Anima吃過沒
好唄
隔兩天傍晚再去電
OK
但要坐高腳椅的吧台位
吧台位是我最愛怎不好
興沖沖過去
中原街民生東教堂隔壁老廖斜對面
進門帶到那吧台位
我傻眼了
既來之則安之
看了menu
一位外場直覺是老板娘
Tina
有客家人鼻音的ABC腔
主廚Marco的親密女友
主廚Marco直覺及吃過他的料理後判斷應是加州長大的美籍義大利人
中義情侶一起開餐廳讓我想到Giorgio和湘妮
東區義大利餐廳 botega del vin taipei ~~因佛結緣的鶼鰈情深
又想到la mole的貝拉和西蒙
她介紹menu上的1500主菜是雞胸肉
若要換成豬肉加150
兩者都要加250
那都要吧
先來瓶啤酒只有啤酒頭這牌子挑了小滿
等餐時掃了一下
六張大小不一的桌子不到20人的座位
外場連Tina有三人都俱顏質
廚房也三人Marco外有兩個老外
加上裡頭一名洗碗七人服務十几個客人
第一道
餅皮盒中的洋蔥奶油白醬上面點綴加上糖醋...醃製的芥末子
旁是溫濕的擦手小毛巾
洋蔥奶油白醬可惜了鹽及香料下手太輕太淡
加上醃製的芥末子酸味不顯
白醬味淡就容易膩沒有開胃效果
第二道醃生鮭魚
鹽糖香料醃的生鮭魚搭上烤的酪梨中間覆上酸奶
上面酸甜的蘋果丁
綠色的時蘿油及滴上几滴巴薩米哥醋味覺有起伏的鮭魚
第三道天婦羅
地瓜葉包馬鈴薯及一點帕馬森裹粉油炸
說這是義大利餃太牽強了
如能附上一碟好醬油那會很好
第四道生牛肉
台灣牛應是翼板部位
有熟成
鋪上糯米椒泥及灑上鹽及炸酸麵包丁
沙沙口感酸麵包丁搭生牛肉很新奇
如果糯米椒泥再多滴上檸檬汁應會更有層次
第五道酸麵包
一摸是米其林主廚在開放廚房大罵降低台灣餐飲水準的熱酸麵包
四訪 Chou Chou摩登法式餐廳~~熟成14天櫻桃鴨食記
這道是所有進Anima的客人會飽足的主要原因
不過搭這麵包的配醬有用心
逆時針
鹽之花風乾番茄干貝醬鯷魚茄汁奶油
尤其那酸鹹的茄汁
第六道魷魚
入口冷凍魷魚泡鹽水再烤
灌進南瓜泥及旁的九層塔油灑上馬告
上桌那馬告的香味及入口甜南瓜泥帶了一點馬告的辣味
便宜冷凍魷魚能出成這樣不差
第七道麵疙瘩
蘆筍及蘆筍泥加上帕馬森的醬汁灑上炸紅蔥頭
標準義大利30%之下麵粉的薯泥麵疙瘩口感
只是調味太健康了
第八道烤雞胸玉米泥
一吃常吃美式烤雞炸雞應知的手法
就如第六道的泡鹽水魷魚
雞胸泡鹽水肉汁不會像舒肥一樣滲出一大袋
但鹽水會滲進雞胸裡料理後較多汁
用很安全的蒸烤箱慢烤客人點後再烤箱上色
和第九道黑毛豬里肌紅蘿蔔泥
都是泡鹽水的手法
是有比舒肥口感好一些些也比舒肥技術高一些些
但我個人認為不是大場面的餐廳有自信有能力的主廚應如這豬排一樣的直火
多漂亮多美味
且還是用這種設備
鹽味汁液和原本肉汁還是有差異
感覺在Anima主菜海鮮肉食都是泡鹽水手法
且side dish單調了些
第十道pasta奶油鯷魚醬灑上養殖烏魚子
若能加上酸豆會更好
第十一道醃小黃瓜冰沙
第十二道椰棗蛋糕
Tina說甜點都是她做的
多才多藝
la mole的貝拉除咖啡糖外好像沒吃過她做的甜點
白色是打發鮮奶油
深色是焦糖奶油
即然會用打發鮮奶油
那蛋糕甜味可再加重
吃完真的腰酸背痛趕快買單出門
今天清晨福帝姐姐把
文後一位朋友的留言用紅筆圈起來line給我
笑我
又被睹到了喔
且要求我趕快寫這篇食記
週末她想帶小螞蟻去吃
如果味覺是台灣清淡味的
這Anima主廚很接台灣地氣
但我在想Marco摸著胸口真的認為如此清淡味會有層次嗎
不加點不含酒水1500一成另加
OK
留言列表